多地法院判決砂石超范圍、超量開采入刑或罰款
多地法院判決砂石超范圍、超量開采入刑或罰款
2018年10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砂石行業綠色建設規范》,綠色礦山建設成為砂石骨料行業的準入門檻。保護砂石礦山生態環境,砂石礦企責任重大,切不可為了不法利益,超限超量開采砂石,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近期,雨仁礦業律師發文,就我國多地法院判決砂石超范圍、超量開采入刑或罰款的案例進行了解讀,砂石菌整理以供砂石同仁借鑒參考。
生態保護,礦山企業義不容辭——基于三個典型案例
1、綠色礦山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自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以來,針對礦業企業,“綠色礦山”理念逐漸興起,并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強調“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2017年3月,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等6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力爭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形成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這是新時代綠色礦山建設的發令槍和沖鋒號。
2018年3月《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新發展理念”等載入憲法,綠色是國家根本法對各個主體行為的基本要求,國家法治體系開始進入綠色法典化新時代。
2018年7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強調“建立健全最嚴格最嚴密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
2018年10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砂石等9大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開始實施,分別從礦區環境、資源開發方式、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6個方面根據各個行業的特點對綠色礦山建設作出規范要求。該行業標準,雖非國家強制性國家標準,但作為行業標準仍具有很強的示范性。這意味著我國的綠色礦山建設進入新階段。
2019年6月4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度綠色礦山遴選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19〕965號),強調: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2017〕4號)要求和自然資源部2018年公告發布的《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等9項行業標準開展遴選。
2、保護生態環境礦企有責
在新形勢下,礦山企業一定要精準把握法律趨勢,知道哪些紅線不可碰,哪些底線不可觸,否則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或者鼻青臉腫,或者粉身碎骨。以下三個案例具有典型性。
2015年12月29日,最高院曾發布過一起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訴謝某等四人破壞林地民事公益訴訟案。在該案件中,被告謝某等四人因未經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擅自擴大采礦許可證許可的采礦范圍,非法占用林地等原因而嚴重破壞了林地植被,最終被依法判決共同承擔恢復林地植被的環境侵權責任。本案在判決被告限期恢復被破壞的林地功能,負責補種林木并撫育養護的同時,還判令如不及時履行責任,則賠償相應的生態壞境修復費用,即被告如果不主動積極履行限期恢復林地功能的責任,則應賠償相應的修復費用。除此之外,該判決中還明確支持了原告要求被告應承擔的生態壞境受到損害至恢復原狀期間服務功能損失的賠償請求。該判決明確了礦業企業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承擔方式,同時判決要求礦業企業承擔生態壞境受到損害至恢復原狀期間服務功能損失的做法,進一步加大了礦業企業破壞生態壞境的違法成本。
2016年8月,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發布一批典型案例,其中“青島萊西市檢察院對萊西市水利局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案”系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后山東省首例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萊西市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青島某公司取得河道采砂許可證后,在萊西市日莊鎮堤上村小沽河左岸進行采砂(核準采砂量2萬立方米),林某聘用張某負責砂場日常管理。2014年10月起,萊西市水利局水政監察大隊即發現堤上砂場大面積超采,始終未采取有效措施。2014年12月10日,萊西市水利局違反法律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認定張某于2014年12月8日在小沽河管理范圍堤上砂場超范圍采砂75立方米,對張某處以5000元罰款。其后,該公司負責人林某、張某因涉嫌非法采礦罪被依法查處,萊西市水利局水政監察大隊原負責人徐某因玩忽職守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經鑒定,廣豪公司堤上砂場共采砂34萬余立方米,超采32余萬立方米,案值達1200余萬元。2015年10月28日,萊西市檢察院向萊西市水利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撤銷涉案行政處罰決定并對非法采砂行為重新作出行政行為。萊西市水利局對檢察建議予以回復,拒不糾正違法行為,致使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仍處于受侵害狀態。為促進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2016年8月17日,經層報最高檢批準后,萊西市檢察院向萊西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訴請撤銷萊西市水利局作出的西水罰決[2014]第5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判令萊西市水利局對本案非法采砂行為依法履行法定職責。
2018年6月4日,最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一個非法采礦的案例非常典型。2013年下半年,被告人梁某和溫嶺市某村委會商量后,決定由梁某出面以村委會的名義辦理該村楊富廟礦場的邊坡治理項目,后分別于2013年11月、2014年9月兩次以涉礦爆破項目呈報表的形式獲得臺州市國土資源局的審批許可,同意開采建筑用石料共計27.31萬噸。但梁某指使另一被告人超越審批許可非法采礦822585噸,價值13161360元。法院以非法采礦罪,判處梁某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
上述典型案例體現出國家保護生態壞境、保護自然資源的價值理念,而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以綠色為基調,強調生態和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隨著綠色礦山建設的全面推進,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必將制定越來越嚴苛的標準,對于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的企業也將進一步加大懲罰力度。
因此,礦山企業要加大綠色礦山建設力度,避免污染環境、塌陷等侵害生態環境拒不治理行為的發生,進而才能有效預防民事侵權責任、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乃至非法采礦等法律指控問題。